1.坚决不复读
有一个考生,高考考试成绩比当年重点线低67分。他觉得这是我们的真实水平,能上个普通大学就满足了,不想为了一个“重点”的目的再浪费一年时间。
考生父母却一心想让孩子去复读,争取第二年考上重点大学。为了说服孩子,他们还用上了“激将法”。
“人家都能上重点,你为何就不可以上重点?你就是没志气!没毅力!不求上进!”
孩子对这件事其实有我们的怎么看,爸爸妈妈的刺激并不可以让他心服口服。所以,假如强行被送去复读,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,甚至以“破罐破摔”作为对爸爸妈妈的“报复”。
坚决不复读的孩子,爸爸妈妈不要把我们的意愿强加于他,尊重他一个人的想法。就是勉强地让孩子去了复读学校,人在教室,头脑里却想着别的事,父母可以控制吗?回家后他在我们的房间里学习,做功课,父母能整天盯着他吗?他开着电脑上网,却说是在做作业,父母能知不知道?
逼出来的复读不会有好的成效。
2.不想再读书
有些考生读书念烦了,心思就不在书上。
他们自己也了解:我考不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,我没努力,没下功夫。我感觉读书太痛苦了,太没意思。我想工作,想当警察,当警察是我的愿望。我做什么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做题呢?我这人坐不住,我喜欢活动……
厌学的孩子,讨厌读书的孩子,经过说服仍改变不了看法的孩子,我也建议父母不要勉强他复读,厌学就不要硬逼他读书。十八岁的年轻人人,应该给他一个选择的权力。他想工作就让他工作。像那个想当警察的孩子,既然他有强烈的愿望,那就让他去达成,把警察的工作做好也是对社会做贡献嘛。
3.自我控制能力差
有的考生之所以高考考试没考好,自我控制能力差是最重要缘由。他们经不起引诱,不是上网就是打游戏,或是从事其他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,老师、父母多方的督促、批评和教育都很难改变。
当然,人的不好的习惯不是改变不了的,只是要下非常大的功夫,而且要权衡一下利弊。
如此的孩子被送去复读,他就是那个问题,就是控制不住,就是要玩。过去上高中时,好歹还有一个班集体,还有班主任老师,还有学校的纪律约束,到了复读学校,没严格的管理,他会愈加管不住自己。
所以,我觉得这种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孩子,假如他需要去复读,那是好事情,假如他一个人不想复读,父母也别勉强他。该做什么做什么,把他引到正路上就是对社会做了贡献。
4.有突出专长但学习基础非常差
有的学生有突出的专长,譬如说足球踢得很好,多数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足球练习之中,也因此占用了原本是学习的时间,致使学习基础非常差。
这种学生因为底子太薄,即便复读一年,考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。而且他平常踢惯了足球,父母让他在这一年里老老实实坐下来学习基本上不可能,由于不踢球他就腿痒痒、心里难受,满脑子想的都是足球的事。多少年形成的习惯,想在一年中改变是困难的,结果足球没练好,学习也还是老样子。
我感觉,父母对如此的孩子,干脆提供一个机会让他发挥专长。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,不要太苛求他。逼着他复读、上大学,不只这条路非常难走得通,突出的专长也被抹杀了。
是不是复读,把决定权留给孩子,让孩子自己决定我们的命吧!